原文<Observation of the winter regional evaporative fraction using a UAV-based eddy covariance system over wetland area> 發表於(yu) 2021年8月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
非均一下墊麵區域蒸發率(Evaporative Fraction, EF)的準確觀測對於(yu) 複雜區域的地表能量平衡建模和衛星蒸散量的地麵驗證等至關(guan) 重要。然而,由於(yu) 地麵觀測站點的稀疏分布以及空間代表性的不足,導致區域蒸發率(EF)的觀測往往缺乏可靠的數據。
本文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孫義(yi) 博等利用無人機搭載通量觀測設備(EC150, Campbell Scientific)於(yu) 2020年12月在江蘇省鹽城市沿海濕地上空(距離地麵約90 -100 m)進行觀測,其中包括7次與(yu) 地麵通量觀測(IRGASON, Campbell Scientific)的對比飛行和4次區域EF過程研究飛行。
圖1 通量觀測設備在無人機上的分布情況
研究結果表明無人機通量觀測係統能夠提供可靠的區域EF觀測數據。如下:
第一,無人機觀測的感熱通量(H)和潛熱通量(LE)與(yu) 地麵通量觀測值較一致:其中,感熱通量的R2為(wei) 0.84,RMSE為(wei) 15.7W/m2,偏差為(wei) 50.7W/m2;潛熱通量的R2為(wei) 0.77,RMSE為(wei) 13.1W/m2,偏差為(wei) -3.67W/m2.
圖4 7次對比飛行中(COM1-COM7)機載通量數據的協譜分析
圖6. 機載通量和地麵通量的感熱(a)、潛熱(b)和摩擦風速(c)的比較
第二,從(cong) 4次區域飛行中獲得了53個(ge) 通量觀測數據,結合源區模型和高分辨率地麵覆蓋類型,確定通量貢獻的源區範圍以及源區範圍內(nei) 不同地表覆蓋類型的累計權重。
圖9. 研究區域內(nei) 主要土壤覆蓋類別感熱和潛熱通量的分解情況
第三,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將機載通量分解為(wei) 特定地表覆蓋類型的組分通量,並解析每個(ge) 地表覆蓋類型的EF值。結果顯示農(nong) 田的EF最高(0.69±0.11),其次是互花米草(0.3±0.11)和蘆葦(0.27±0.09)。
最後,無人機觀測的蘆葦地的EF值與(yu) 地麵通量觀測值進行了比較,相對誤差僅(jin) 為(wei) 2.9%。